6月22日是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,貝殼找房持續發揮“善科技”的社會價值,用VR技術把全國九大博物館帶進大山及病房,讓這些從未去過博物館的偏遠山區學生和大病兒童“云”逛博物館。同時邀請各大展館講解員為他們同屏講解,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歷史文化,了解黨史國情。
VR博物館推動了教育公平,讓每個孩子都有平等走進歷史的機會。對此,貝殼找房副總裁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表示,VR技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,能實現對不同領域的輸出。貝殼VR博物館通過創新方式打開了歷史文化窗口,讓這些平時難以外出走進博物館的孩子們能夠一覽中國文化瑰寶,這對兒童增強文化自信、豐富歷史文化知識都具有積極意義。
打破時空限制,VR博物館給孩子們呈現歷史文化世界
VR看展是貝殼找房在今年上線的新功能,其初心在于發揮科技的社會價值。依托博物館的線上三維重建,用戶可通過貝殼找房APP,北京、武漢、杭州、南京、廣州、長沙、天津、成都、信陽九大城市博物館的官網等入口進入線上展廳,直觀、生動地瀏覽每間展館,獲得便捷高效的“云”覽文化體驗。
上線以來,這一產品廣受青睞,用戶不僅可以足不出戶“云”覽全國九大博物館,學習歷史文化、黨史國情,還能邀請不在身邊的親朋好友同屏“云”逛,一起領略多地歷史文化魅力。
在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這一特殊日子,貝殼找房把這一產品帶到了孩子身邊
“十四五”規劃指出,要“堅持兒童優先發展”,讓每一名兒童都能“幼有所育”“學有所教”。然而,受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,仍有許多偏遠山區及大病兒童難以公平地享受教育資源,無法像其他小朋友那樣體驗五彩繽紛的世界。對此,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表示,要進一步樹牢兒童優先發展戰略理念,加快兒童發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,創建兒童友好型社會環境。
貝殼找房積極響應兒童優先發展戰略,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兒童友好型社會的建設,推動教育公平。6月22日,貝殼找房走進德義助醫愛心小家、鏈家-太陽花班、鏈家公益愛心小學,用VR博物館架設起連接貧病兒童與歷史文化的橋梁,讓孩子們坐在教室里就能“云覽”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。這種與眾不同的公益助教方式,不僅促進了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,也以文化普惠更深層次地助力鄉村振興。
與此同時,VR看展還推出了首次面向消費者及普通用戶的VR帶看功能,將過去運用于經紀人帶看房源領域的專業技術“移植”到線上博物館,通過人性化的創新功能便于參觀者與親友一起“云逛”,提升了交互體驗。在廣東德義助醫愛心小家,身患罕見病的小朋友在貝殼VR帶看功能幫助下,與不在身邊的父母一起“云逛”VR博物館,歡聲笑語充盈著整個“云逛”過程。
作為貝殼找房旗下的三維空間重建服務商,貝殼·如視將三維數據重構技術應用于博物館的線上搭建,在基于結構光掃描方案的黎曼采集設備和新一代專業級激光VR采集設備伽羅華等專業級設備的采集下,以更真實的圖像效果、更高的模型精度實現1:1真三維重建,兼顧了博物館場景的恢弘與藏品細節的精致。
貝殼找房深入布局“善科技”,以技術力量持續助幼惠民
偏遠山區兒童和大病兒童沒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,貝殼找房以VR博物館為孩子們打開“另一扇窗”,使他們在走進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快樂成長。
在科技改變教育,技術賦能公益的路上,貝殼找房始終行穩致遠。2020年,貝殼創新推出“線上貸簽少出行 籌建小學獻愛心”活動,房產經紀人向用戶推薦線上貸簽服務,并將客戶業主節省的路程折算成愛心捐款,用于建設貝殼第一所愛心小學——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鎮砂梁小學。學?,F設教學班7個,在校學生209人,翻新的校園的教學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,預計新校園2021年9月份投入使用。
不止是扶幼助教,在生態環保領域,貝殼也以科技“破冰”。被譽為“海岸衛士”的紅樹林具有固碳、促淤造陸效果,然而近50年中,我國73%的紅樹林從海岸線上消失。在貝殼與北京市企業家環?;饡暮献飨?,助力紅樹林保護和修復的“藍海行動”得以落地。每一次經紀人線上VR帶看減少的線下活動,平均可折算減排約140g碳,7次VR帶看相當于種下一棵紅樹林。目前,貝殼平均每天就有近20萬次VR帶看,有效地促進了固碳減排。
從VR博物館打開少兒文化教育窗口,到線上代簽愛心小學、“藍海行動”等公益活動,貝殼找房一直以科技連接公益,在兒童助學助教、環境保護等方面留下了“科技賦能”的烙印,不斷踐行以技術力量開拓公益人文價值的企業責任。
用技術的力量創造人文價值是貝殼踐行公益的一條方法論,未來,貝殼找房將繼續以科技驅動惠民服務、賦能社會公益,深化VR等技術在多場景、多領域的應用落地,讓“善科技”發揮更顯著的社會效益。